户外运动联系民生和经济。近年来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和生活质量,偏好接近自然的休闲和运动方式,中国户外运动的发展迎来了春天:冰雪、公路跑步、骑自行车、越野、露营等呈现爆炸性增长
户外运动联系民生和经济。近年来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和生活质量,偏好接近自然的休闲和运动方式,中国户外运动的发展迎来了春天:冰雪、公路跑步、骑自行车、越野、露营等呈现爆炸性增长“90后”,女性、亲子家庭成为消费主力军,专业化、轻量化、可玩性引领消费新趋势。
日前,国家发改委、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出台了《促进户外体育设施建设和服务提升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,建议到2025年,户外体育产业总规模为3万亿元。从这个“玩”出来的兆级产业,反映了国民对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,体现了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。
从群众到群众
34岁的何昌娟是昆明户外运动迷,登山、越野、滑雪占据了休闲生活的全部。最近,她又沉迷于城市散步,专注于打城市咖啡馆。“户外运动对我来说是一种放松,我绝对可以放空,沉浸在自然中,运动后处于富裕状态,迎接新一天的工作生活。”。
近两年,何昌娟惊讶地发现,与10年前男性登山者较多不同,现在的女性登山者越来越多。
传统的小运动变成了大众运动。今年10月发布的《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(2022-2023)》显示,2022年至2023年,冰雪、公路跑步、骑自行车、越野、野营等户外运动爆发式增长。2023年上半年,户外运动相关订单量较2022年同期增长79%,较2019年同期增长221%。
“户外运动正在成为深入绿山、融入自然怀抱的生态友好型活动,它以‘去户外’为生活态度,蕴含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、对自由的追求、对心灵栖息的向往。”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金某说。
小红书发布的《2023户外生活趋势报告》显示,2023年,户外运动逐步走向生活化、国民化,从1月到10月,户外用户日活周期比超过100%,包括徒步、骑自行车、露营、钓鱼、潜水冲浪、滑雪等成为了新的生活方式。
“以云南省为例,各级各类户外协会组织蓬勃发展,登山、跑步团、自行车等俱乐部生机勃勃,户外运动参赛人数不断增加,每周进行户外运动一次以上的人数超过2200万,”云南省体育局局长杨中华说。
从城市街区,到乡间小路,再到山区公路,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徒步、在公路上奔跑、骑自行车的人们。“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社会现象,它解释了人们身心健康、亲近自然的需求增加,也解释了我国产业基础设施的繁荣,使户外运动有了更多可用的空间。”金先生说。户外运动过去参与门槛高,对专业装备要求强,具有极限或亚极限属性,但现在朝着轻量化和游戏性高的发展,逐渐深入“普通百姓之家”。